top of page

飲食與保健品攝取的微量元素真的夠嗎?關鍵在生物利用率

已更新:2月1日


飲食與保健品攝取的微量元素真的夠嗎?關鍵在生物利用率
飲食與保健品攝取的微量元素真的夠嗎?關鍵在生物利用率




微量元素是一種營養素嗎?

是的,人體需要營養素來為生。除了供給熱量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還有不提供熱量但維持生理功能的維生素與礦物質。


礦物質是細胞的重要成分,依據在人體內含量多寡,可分為礦物質巨量元素和礦物質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生命體內必需的無機物質,儘管在身體中所需量相對較少,卻對生理功能發揮著關鍵作用。這些微量元素包括鋅、銅、鐵等,它們與礦物質密切相關,共同參與構建體內各種酵素、調節酸鹼平衡及保持神經傳導等重要生理過程。


每種微量元素具有其獨特的生理功能,微量元素作為輔酶,能跟蛋白質結合,形成酶、激素、維生素等大分子。如果體內沒有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也無法生成作用。微量元素的人體需求量雖然相對微小,但對身體功能卻有深遠的影響,例如鋅有助於免疫系統強化,鐵則參與血紅蛋白合成。


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礦物質微量元素,因此我們必須透過飲食或其他外部途徑來取得這些元素。(延伸閱讀:礦物質微量元素的功效)


正常攝取營養,體內礦物質微量元素還是缺乏?揭示5種缺乏原因


莉莉是個重視健康的35歲女性,特別是在當了媽媽以後,她用心的挑選多樣化的蔬果和肉類,也常以水煮方式或氣炸鍋來烹調,想讓全家人吃得健康。只是最近健康檢查的結果,讓她大感意外,即使攝取多元和足量的食物,體內的鐵還是低於水準;只要一到夏季或天氣變化時,寶寶的肌膚關節處經常出現紅癢,頻頻抓癢哭鬧又睡不好,令她困擾不已!


均衡的飲食,幫助你從不同蔬果和肉類中獲取營養。只是過去一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現代人身上缺乏礦物質微量元素。

  

由於普遍存在的飲食習慣、土壤品質、食物加工、生活方式,現代人的體內普遍缺乏礦物質微量元素:


  1. 飲食習慣: 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可能傾向於高加工食品和快餐,這些食物通常缺乏多種營養素,包括礦物質微量元素。過多依賴高熱量、低營養價值的食物,可能導致礦物質攝取不足。攝取咖啡因、藥物或依賴蒸餾水,也會減少礦物質微量元素的攝取量。

  2. 土壤品質: 植物的礦物質含量取決於土壤中的礦物質含量。如果土壤缺乏某些元素,植物就無法吸收足夠的礦物質。由於現代農業實踐、過度使用化肥等因素,一些地區的土壤可能缺乏特定的礦物質。提早採收也可能導致養分不足。

  3. 食品加工食品加工過程中,經常會移除食物中的外皮、麩皮或其他富含營養素的部分。這樣的處理可能導致礦物質微量元素的流失。

  4. 地區性因素: 不同地區的飲食習慣和土壤條件有所不同,這可能導致某些地區的居民更容易缺乏特定的礦物質微量元素。

  5. 特殊狀況: 一些特殊狀況,如懷孕、哺乳、生病、老年等,可能增加對特定礦物質微量元素的需求,而這可能導致缺乏。


吃什麼就補什麼嗎?口服礦物質微量元素保健品,要注意什麼?

因此,不少人藉由保健品來補充所需的營養素,比如近幾年來熱門的鋅錠、鉻錠、硒膠囊,或是複方膠囊等,各大廠牌都有出對應的產品。這是在選購前你需要知道的事:




過度補充對健康有害:特別是單一營養素補充錠,須確保口服的微量元素劑量符合身體的實際需要,因為某些微量元素在高劑量下可能對健康有害,不要超過建議的劑量,才不會弄巧成拙。

  1. 各種營養素需透過一定比例關係,才能成功作用:要確保口服的微量元素與其他營養素(如維生素、礦物質)的攝取達到平衡。不同的營養素之間存在複雜的相互作用,均衡攝取才能促進身體正常的代謝和功能。在體內的微量元素比例若是不對,甚至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

  2. 不同的個體對微量元素的需求有所不同:需考慮個人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以及可能的營養缺乏症狀,以確定最適合的微量元素補充方案。

  3. 不是所有人都能口服:如果正在服用藥物,須確保口服微量元素不會跟藥物產生不良的相互作用。

  4. 來源的可信性: 購買口服微量元素時,選擇信譽良好的品牌,確保產品通過相關的品質檢驗和認證,安全性和純度才能讓人放心。


每個礦物質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不同,影響人體吸收程度

關於口服補充礦物質微量元素這件事,還有另一個重要的概念要認識—生物利用率。


生物利用率指的是這些元素在腸道中的吸收程度,生物利用率的高低,影響元素在體內的濃度及其快速作用到組織的速度。


如果你的皮膚處在乾癢紅腫的狀態,會希望礦物質微量元素的補充,是能夠儘快發揮作用的,好早早回復安舒。來看看在口服情況下,各種礦物質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如何。


礦物質微量元素的口服生物利用率因元素,因種類、形式、飲食習慣以及其他因素而異。常見的幾種礦物質微量元素,生物利用率概況如下:


  • 鈣(Calcium):生物利用率取決於鈣的來源。牛奶和乳製品中的鈣較易被吸收,約為30-35%。植物性食物中的鈣生物利用率通常較低。

  • 鎂(Magnesium):鎂的生物利用率因食物來源而異。綜合飲食中的鎂吸收率通常較高,約為30-40%。鎂的生物利用率可能會受到鈣、蛋白質和纖維等因素的影響。

  • 鋅(Zinc):鋅的生物利用率相對複雜,且受飲食中其他礦物質和化合物的影響。一般認為植物性食物中的鋅吸收率較低,而動物性食物中的吸收率較高,約為20-40%。

  • 銅(Copper):銅的生物利用率較高,約為65-90%。飲食中的蛋白質和維生素C有助於銅的吸收。

  • 硒(Selenium):硒的生物利用率取決於土壤中硒的含量。巴西堅果等硒豐富的食物可能提供較高的生物利用率。

  • 鉻(Chromium):鉻的生物利用率較低,大約為1-2%。飲食中的蛋白質和維生素C可能有助於提高鉻的吸收。

  • 碘(Iodine):碘的生物利用率因食物和土壤中的碘含量而異。海鮮和碘添加的食鹽是碘的較好來源。

  • 鐵(Iron):鐵的生物利用率取決於其形式。動物性食物中的血紅蛋白鐵(血源鐵)的吸收率較高,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紅蛋白鐵(非血源鐵)的吸收率較低。維生素C可提高非血紅蛋白鐵的吸收率。


礦物質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低通常意味著這些元素在腸道中的吸收程度有限。這可能影響元素在體內的濃度及其快速作用到組織的速度。


皮膚問題的改善通常需要足夠的元素在體內達到有效濃度,以及時間讓這些元素發揮作用。生物利用率低可能使得這些元素在體內累積的速度較慢,因此在短期內可能不容易看到對皮膚的明顯影響。此外,對於某些礦物質微量元素,如鋅、硒、銅等,其在體內的平衡也是至關重要的。過量攝取某些元素也可能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礦物質微量元素功效,關鍵在型態和吸收模式

礦物質微量元素的補充,關鍵在於「有效吸收」。微量元素本身是離子態,當它被做成口服的形態,一方面無法做成離子態,導致人體的吸收率不高;二方面需要先經過消化系統吸收,才會來到皮膚上。對於改善皮膚問題而言,吸收較慢也不一定有效。


要保持身體健康,避免皮膚問題反覆發生,除了尋求醫生幫助、在日常飲食中均衡補充礦物質微量元素外,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說明如何有效的補充微量元素。



bottom of page